一岁宝宝发烧切勿惊慌失措,民间退烧土方法数不胜数

66 浏览

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很多种,比如病毒、细菌感染、普通感冒等,而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或疾病的自然反应会让宝宝很不舒服,特别是当体温达到03华氏度(39.4°C),对婴儿来说,有时候可能意外着更严重的问题,所以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,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轻宝宝的不适。

宝宝发烧

宝宝发烧处理方法介绍

1、多喝水

发烧会导致宝宝出汗过多,水分的过多流失会导致脱水,所以多给宝宝补充水分很重要。

宝宝喝水

多喝水能预防感冒

补水要注意几点:

①、不要给宝宝喂水果或果汁;

②、避免喝咖啡因的饮料,因为它们会导致体液流失;

③、给宝宝提供一些清淡的食物;

④、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只喝母乳,喂充足的母乳来保持水分(6个月以下的婴儿);

⑤、不要强迫孩子吃东西。

2、保持温度舒适

别让宝宝太累太热,否则体温可能会继续升高,让宝宝在温度舒适的房间里休息,温度设置在23- -25度左右,冬天要避免一直开暖气和空调。以免宝宝过热或太冷。

室内通风

房屋保持通风

3、给宝宝穿轻薄的衣服

穿得太厚会让体温升高,让宝宝更不舒服更危险,根据天气给宝宝穿合适的衣服,温度太低就盖一层薄毯,根据需要调整房间温度,保持宝宝舒适。

婴儿穿衣

穿衣应注意冷热交替

4、洗个温水浴

记住一水温一定不要太热,太热会导致迅速升高,水温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,温水浴可以减轻发烧,可以在洗澡前吃点药,以确保宝宝出浴后体温不会上升,避免冷水浴、冰浴或酒精摩擦,这会让宝宝更冷,使情况更糟。

温水洗澡

温水洗澡预防感冒

5、遵医嘱用药

如果宝宝还不到三个月大,请在用药前取得医生同意,确保按月龄体重来服用正确的剂量,不要超过建议的剂量,否则有可能造成肝或肾损伤,更糟的可能是致命的,只要婴儿超过六个月,对乙酰氨基酚可以每4到6小时服用一次。

宝宝用药

宝宝不能盲目用药

布洛芬可以每6到8个小时服用一次,记录给的药是什么、喝了多少、什么时候给的,以免药物过量,温度在102华氏度(38.7摄氏度)以下时,尽量避免使用药物,除非医生或护士建议,永远不要给婴儿服用阿司匹林,这会引发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疾病,叫做雷氏综合症。

1、体温持续上升要就医

即使是低烧,也可以表明婴儿受到了严重的感染,如果根据宝宝的年龄,体温明显升高就需要打电话给儿科医生,新生儿到三个月大,温度为38°C)或更高,或是宝宝超过三个月大,体温为38.7摄氏度,发烧持续时间超过一夭,都需要带宝宝去看医生。

儿童的体温

儿童的体温要随时关注

2、这些情况要就医

如果宝宝发烧了,但精神好能继续玩也吃得好,那通常没什么大问题,但如果发烧超过24小时,并且有其他症状,如咳嗽、耳痛、食欲不振、呕吐或腹泻,就需要赶紧带宝宝就医。

发烧联系医生

发烧要及时就医

3、做好准备

如果宝宝的情况需要就医,去医院时一定要带上必要的信息,以确保宝宝得到正确和及时的治疗,记录有关宝宝发烧的所有必要信息,何时开始发烧、何时开始量体温,并告知医生任何其他症状。

带孩子就医

带孩子就医要和医生深入交流

另外,也要想好要问医生的问题,比如发烧的原因、需要进行何种测试、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、需要吃药吗等等,也要准备好回答医生的问题,比如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、有没有服用过药物、什么时候服用的、做了什么来减轻发烧等等。

1、及时接种疫苗

带孩子做好免疫接种,包括每年的流感疫苗接种,将有助于降低孩子生病的可能性。

接种疫苗

接种疫苗可预防流感

2、经常洗手

无论是宝宝还是照顾宝宝的家人,都要保持手的清洁,因为手是与细菌直接接触的身体部位,会把细菌传染给身体的其他部位,吃饭前、上厕所后、抚摸或玩耍动物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探望病人后一定要及时洗手。

勤洗手防感冒

洗手能清除细菌

洗手时确保一定要彻底洗净双手,前后、手指间、指甲下,用温水和肥皂至少洗20秒,如果外出不方便洗手,随身携带洗手液。

3、不要碰宝宝“T”区

T区由前额、鼻子和下巴组成,形成了脸前面的字母“T”,鼻子、嘴和眼睛位于T型细胞内,是病毒细菌进八人体并引起感染的主要八口。

宝宝的T区

儿童T区位置

也要防止所有流出“T”区的体液,咳嗽时捂住嘴,打喷嚏时捂住嘴和鼻子流鼻涕时擦鼻涕。

4、不要带生病的孩子外出

当孩子生病或发烧时,请让他待在家里,不要去日托所,以防止传染他人,如果朋友或家人生病了,尽量让孩子远离这些人,直到他们恢复健康。

生病的孩子外出

父母们不应带生病的孩子外出

5、不要共享日用品

尽量不要与宝宝共用饮水杯、水瓶或餐具,因为这很容易将细菌传给宝宝,宝宝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,很容易被父母家人传染,避免把奶嘴放在嘴里清洁,然后再把奶嘴放回宝宝的嘴里,这真的很脏!!!

生活用品要分清

大人和孩子的生活用品要分清

©版权声明

本文由婴悦网整理发布,未经授仅不得转载或引用

孕育
妈妈社区